笔趣阁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小说 > 我欲扬明 > 第四十九章 屯兵徐州

第四十九章 屯兵徐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运河航行了大半个月之后,官船抵达了徐州。这里是南直隶、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水6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新明朝廷的八十万靖难大军正驻扎于此。

靖难军由南京守备兵士、江防军及江南各省军镇拼凑而成。南都内乱平定之后,新明朝廷决定趁着鞑靼围困京师之际北上靖难,就命各军迅集结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明朝的中都凤阳,整编为中、左、右三路大军,由分别属于各大派系的前南京守备副使高得功、江防提督黄定国、驻守中都凤阳的总兵李明博统御,选择良辰吉日祭拜了太庙,高举着“清君侧,正朝纲”的靖难大旗誓师出征,浩浩荡荡杀奔北京。

三路大军自凤阳出,在徐州又兵分两路,中军和左军为一路,做为主力,进攻山东;右军单独为一路,进攻河南,意图左右夹击北京。山东、河南两省卫所军奉诏进京勤王,剩余为数不多的守军都是老弱疲敝之师,根本无力抵抗,两路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山东衮州、河南郑州一线,兵锋直逼河北的门户――大名府。后因军需后援不济,加之南方兵士不耐北地严寒,两路大军又合兵一处,退回徐州休整,准备来年春暖之时才大举进攻。

可是,靖难大军刚刚退回徐州,就听说朝廷已接受酋俺答的封贡之请,与鞑靼议和,入寇京师的二十万蒙古大军退回了塞外,朝廷如今正在整军备战,即将南下平叛。无论是新明朝廷把持朝政的那些勋贵重臣,还是前线那些统兵大将,都被这个消息吓破了胆。

说起来,江南的那些藩王宗室、勋贵重臣,以及被他们所收买的那些个军镇总兵、参将们,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造反并大举进攻北方诸省,其实都是存了趁火打劫之心,想趁朝廷与鞑靼在北京城下拼个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翁之利。可是,朝廷不惜违背长期以来的对敌之策,不惜放弃天朝上国的尊严和架子,前所未有地与鞑靼临城议和,显然是抱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要倾全国之师平定江南之乱。江南靖难大军号称八十万,其实多是裹胁强拉来的民众,正规军还不到二十万,还多是久驻江南富庶之地,未经战火、操练不足的守备军,对付小股倭寇尚且不堪一用,怎能抵挡得了刚刚与二十万蒙古铁骑厮杀月余的朝廷精锐之师?更不用说朝廷在边地重镇还驻扎着近百万的九边军!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鞑靼退出关内之后,朝廷只是命令北直隶及山东、河南两省各州县牧民之官恪守臣职,督率治下军卒乡勇保境安民,却没有急于倾师南下,而是好整以暇地将各省卫所军打乱编制,并于难民之中招募精壮,统一组建了禁军;还在北方诸省组织军民垦荒屯田,大兴农务,似乎压根就没把国朝财赋重地江南生的动乱当一回事!

这一定是阴谋!所有人都这么认为。鞑靼能乖乖地退回塞外,显然并没有取得什么了不起的战果,也就是说朝廷京城驻军和各省勤王之师并没有伤筋动骨。之所以不急于进攻,一来肯定是考虑到此战关系重大,一定要稳扎稳打;二来肯定是因为八十万靖难军猬集徐州,以朝廷现有兵力不能一口吃掉,才不得不整编禁军,加紧操练。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分兵北上,只怕定是中了朝廷诱敌深入之计,将新明朝廷仅有的一点本钱赔个精光!

因此,在把持朝政的那些勋贵重臣的默许下,原本拟订的开春之后再大举进攻山东、河南,东西夹击河北大名府,然后再直逼京畿的战略部署被束之高阁,八十万靖难大军龟缩在徐州城及周边地区,日夜督率民众整修城防工事,囤积粮草,摆出了一副要固守徐州一线的架势。为了适应战略决策的改变,又对指挥系统进行了改组,中军总兵官高得功加五军都督府左副都督衔,被委以指挥全军之责;黄定国和李明博加五军都督府右副都督衔,佐其统御靖难大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