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往日看你挺机灵的,怎么是个榆木脑袋?你是乾清宫的值事,又奉了朕的口谕,莫非还有人敢不放你出宫不成?”
那名内侍偷眼看了看吕芳,躬身答道:“回主子的话,打从去年腊月起,吕公公就给宫里定下了规矩,未奉主子的旨,一律不得违犯宫禁……”
朱厚?也知道,自从薛陈谋逆之后,吕芳为了严防宫中有人勾结外臣,加强了对宫人的管束,深夜出宫大概说一声“有口谕”也不顶用了,便说:“吕芳,把你的腰牌给他,让他出宫。”
吕芳不好意思地说:“回主子,奴婢已将腰牌上缴司礼监,如今宫里内侍,只有司礼监几位秉笔和提刑司掌印有出入宫禁的腰牌。再者,腰牌必须本人持有,胆敢借于他人者,两人一并领罪,杖责致死。”
朱厚?也没有办法,只好扯过御案上的御用笺纸,一边写着召严嵩进宫的手谕,一边嘟囔着:“瞧你定的这些个规矩,把宫里的人都当成了囚犯,还不得让人给恨死了!”
那名内侍叩头拜领圣谕之后,匆匆而去之后,朱厚?接着方才的话题,说:“不过,朕也要提醒你一句,论行军打仗,你可比不得张茂、陈世昌他们,排兵布阵的事尽可放手让他们去做,你只需管好两件事:一是督办军需粮秣;虽成立了军需供应总署和军粮转运使衙门,但朕实在担心户兵两部之间、两部与各省之间却难免还有推委扯皮之事,军中真要断了粮,朕就算是把户、兵两部,还有各省军粮转运使衙门的官吏全部杀头,也换不回来粮食,还得靠你这个‘内相’时时盯着他们、督着他们,不要让我大明的好男儿、朕的忠勇将士为国流血牺牲,却还吃不到一顿饱饭!”
“奴婢怎能辜负了主子一片仁厚之心?”吕芳慨然应道:“军中但有缺粮一日以上者,奴婢就跳进锅里把自己煮了给将士们吃。”
朱厚?不以为然地说:“话也不必说的那么满。有晋商、徽商弄回来的粮食,朝廷如今虽不缺粮,可若是战事推进到江南,从北直隶、山东、河南诸省转运路途遥远,那时大概也已快到中秋,秋汛一起,漕河风高浪大,行船多有危险,6路运送又耗费人力,你的担子委实不轻,一定要统筹规划,未雨绸缪,切不能误了事。”
“主子睿智天纵,心细如,奴婢谨遵圣谕。”
“军需供应是头等大事,还有一事也非同小可,便是平叛军的军纪!常言道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江南诸省百姓都是朕的子民,如今身受逆贼苛政盘剥,已是苦不堪言,若是再被朝廷官军篦上一遍再剃上一遍,只怕更难有活路,江南富庶之地便要十室九空、哀鸿遍野。所谓民为邦本,朕收回来一个满目创痍、百业凋敝的江南又有何用?因此,你这监军一大职责便是整饬军纪,督命各军切实推行朝廷拟定的‘抚剿并举,以抚为主’的平叛方略,且不可有扰民虐民之事。”
“仁德宽厚无过主子,奴婢定让江南的百姓同沐浩荡圣恩!”
“如此最好,朕明日还要在朝会上好好说说此事,得要让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除了这两件要紧之事,还有一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朱厚?说:“有一个人需要你多加关照……”
皇上说到了军需供应,说到了整饬军纪,惟独没有说到监视全军将士效死用命这一监军份内一大职责,足见皇上对自己的信任,认为此事不必多言,令吕芳不胜感动。此刻听到皇上说让他照顾一个人,立刻心领神会:“主子说的是那个被贬到营团军充为奴兵的海瑞?”
朱厚?笑道:“好奴婢,真真与朕心意相通啊!”
“我大明朝生民亿兆,官吏生员也逾十万,能被主子挂在心上的人可不多,奴婢怎能不记住那个海瑞海刚峰?”
朱厚?慨叹道:“一块荷叶米粑就令朝廷从去岁年初忙到今年,日后大兴农务缓解北方粮荒也得益于此,你就明白朕为何那样看重此人了!此外,他是个至刚至阳之人,堪称我大明朝一柄国之神剑,日后朕还要靠他廓清宇内,涤荡奸邪!但正所谓刚则易折,不经一番蹉跌磨砺,终难成大器。此前他因妄议国政、詈骂严嵩,你建议将他配至营团军效力,朕也让高拱多留心训导他,闻说他已捐弃流品之俗念,与军中袍泽相处甚契,闲暇之时帮他们写家书,还教他们读书识字,颇得将士们的推崇礼敬,足见此人还是一个可造之才。此次南下平叛,已确定营团军为前锋,势必要与叛军连番恶战,你知道戚继光又是一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二愣子脾气。血火战场刀枪无眼,海瑞本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只怕有性命之虞,国之大才折于沙场,岂不可惜!还得由你想个法子,最好能将他调出营团军。”
“主子不必担忧,各军奉旨南下,照例要裁汰部分老弱病残看守军营。如海瑞这般书生,也在裁汰之列……”
朱厚?不满地打断了他的话:“若要如此,朕跟戚继光说上一声便是,何必向你这个监军讨情?他是日后要为朝廷所大用之人,看守军营岂不浪费!”</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