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对张寿说了朕绝不吓人,接下来的四个人,皇帝一一接见时,问出来的问题就平常多了。而这四个按顺序进来的贵介子弟见张寿含笑端坐一旁,自然而然就有了底气,虽不能说是对答如流,在皇帝面前却也表现得颇为镇定,当然,这也是因为皇帝并未考学识的缘故。
只不过,临到末了,这一次皇帝却对每个人都提了相同的问题:“你们想要迎娶朕的哪个女儿或侄女?”
甭管是最初表现得多么淡然若定,在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面前,张寿就发现,人人发懵,一个幸免的都没有。而在反应过来,四个人的回答也各有不同。
“臣倾慕永平公主多时,虽自知才疏学浅,但还是想厚颜试一试……”这是直截了当型。
“臣知道皇家宗女素来品貌兼优,不论能娶到谁,都必定是臣良配。”这是试图全不得罪型。
“臣听说宁诃郡主自幼父亲过世,兼且喜欢看戏,臣父亲心地慈和,正好是个爱看戏的……”而听到第三个家伙不知不觉就把话题带偏,张寿严重怀疑换成自己为女儿和侄女选婿,绝对会立马大骂,你是自己娶媳妇,还是想给你自己找一个继母?
“臣只远远看到过永平公主一面,但只见风华绝代,由此可见其他公主郡主风姿。臣希望未来的子女,能有诸位公主郡主那样优秀的母亲。”这则是媳妇还没有就开始想儿女的。
因为皇帝这一次并未每见一个人就问自己观感如何,这四个人见完,张寿只觉得心累。他甚至不得不庆幸皇帝之前没有逮着人就问这个问题,否则那千奇百怪的答案,绝对会让他气得笑出来。在这种婚姻全凭父母的年代,大多数年轻人,压根就不敢想另一半。
而且就算想了,你轻易敢在皇帝面前说?如果你真的指名道姓说是喜欢哪位公主哪位郡主,皇帝再多问一句,你什么时候见过她们,那时候万一一个应对不好,皇帝勃然大怒呢?
偏偏就在他心里犯嘀咕的时候,当第四人离开之后,皇帝竟还突然问道:“张卿,这四个你怎么看?”
尽管答应帮人说好话,但那也得要他们自己表现良好才行,此时,张寿就忍不住没好气地说:“第一个不会写八股文,光会厚颜打动不了永平公主;第二个那回答放之四海而皆准,实在是太滑头了些。第三个,也不知道是从哪听到宁诃郡主的喜好,居然还把重点搞错了。”
“至于第四个……”张寿顿了一顿,这才叹了口气说,“还没成婚就已经想到了子女,臣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要是此次没有娶到公主又或者郡主,臣怀疑他日后的妻子过了门,知道了这件事,光是看他的眼神就能让他狼狈一辈子。”
他说着就看了看大殿里为数不多的人,满面诚恳地说:“所以,为了这四个小子不要因为一时愚蠢误了终身,臣恳请皇上和诸位,不要笑话他们,不要把他们的蠢话传出去。毕竟,和他们一样,大多数未婚男子都没想象过未来妻室何许人,更没想到要当众说出来。”
“张卿,你这话提醒了朕。”皇帝似笑非笑瞅了一眼左右,随即轻描淡写地说,“今天这四十个人表现如何,只有朕和张卿,还有尔等知道。若日后有什么乱七八糟的话在外流传,那么,朕唯你们是问,到时候可不要怪朕连坐!”
皇帝的警告自然无人敢当等闲,不论是皇帝身边侍立的乾清宫管事牌子柳枫,还是其他几个宫人,又或者是司礼监秉笔楚宽,全都齐声应是。至于会不会有人因此衔恨提出此事的张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如此明确的连坐威胁下,众人自会一个盯着一个。
而警告完自己的近侍们,皇帝就笑眯眯地说:“张卿刚刚只是品评他们对朕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不曾说他们前头的表现,未免有失公允。但总的来说,这评判实在是犀利入骨。接下来是朱家二郎和张琛,一个是你未来二舅兄,一个是你亲自点的斋长,不知他们如何。”
这两个……比张武和张陆的不可控因素还要多。幸亏陆三胖那小子已经订婚了,否则今天真是要头痛死!
张寿心里这么想,脸上却很淡定:“朱二公子素来心性不定,而且性格冲动,容易被人挑唆,但如今已经渐渐知道反省,也能客观认识自己和长兄的差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要说将来,却还太远了。”
“张琛曾经在临海大营造成的那桩乱子中挺身而出,有很难得的正义感。”张寿故意含糊其辞,没有明说是之前张琛的揭盖子,还是在翠筠间里的冒险行为,顿了一顿就继续说道,“他虽然桀骜不驯,暴躁冲动,但关键时刻却能振臂一呼,颇有领袖潜质。”
柳枫忍不住暗自呵呵。朱二那是赵国公府之耻,张琛也是连其父秦国公都不愿意管的纨绔子,就这么两个货色,张寿竟然能把他们夸得如此天花乱坠?
而皇帝却若有所思地说:“既然只剩他们两个了,他们又是老相识,那就这样吧,让他们两个一块进来,朕一块考问!”
毫无疑问,这不合规矩,对前头三十八个人来说,甚至可以加上不公平三个字。然而,这世上本来就没什么绝对的公平,楚宽当下就答应一声,竟是亲自出去叫人。而趁着等人进来的功夫,皇帝就突然笑问道:“朕听秦国公说,他把张琛托付给你了?”
这一次,张寿顿时异常错愕。秦国公张川不至于吧?你一个当父亲的不管儿子,全都推了给我这个老师,这就已经够离谱了,却还不觉得丢脸,竟然在皇帝的面前把这一点也说了?他当下就板着一张脸,冷淡地说道:“臣第一次知道,天底下还有秦国公这样的父亲!”
“哦,张卿何出此言?”
见皇帝对自己指摘张川并未露出什么异色,而是饶有兴致地反问,张寿就没好气地说:“身为人父,也该有身为人父的职责,怎么能小时候直接丢给母亲和保母,长大了丢给老师和儿媳?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秦国公养而不教,他就没反省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