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子是充实且快乐的,但总感觉不是我想要的,年审重复预审的工作,第二年重复第一年的年审工作,有些过于按部就班,在与证券公司投行部人士的工作交流中, 我明白了,让我心之所向的,是投行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我这家公司的投行部北京某部正在招人,于是,我只身离开上海,前往北京,开始了北漂之路。对新城市的陌生感,很快被同事的热情与关爱所淹没。
还没离开上海,就有同事告诉我怎样在北京租房,用什么APP,哪个地段离公司近而且价格便宜;第一次见到同事,他们就告诉我公司的报销制度、我们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第一次出差,就有同事提醒我第二天要早起,晚上要早睡,同事怕我刚交了房租,没有足够的钱用来买飞机票,于是主动借给我几千块钱;第一次出差归来,的士司机还没把我送回家,同事们就纷纷发微信、发短信、打电话问我是否安全抵达;第一次问综合部的张老师总裁办在哪里,她竟然亲手用笔给我画了一张完整的五楼工位图;第一次团队建设,同事怕我脚踝被蚊子咬,蹲在地上帮我喷花露水;第一次参加公司健步走活动,还没进园,就有几位组织者远远的问我是不是公司员工,一进园门,综合部的同事们就告诉我怎样可以走得快……这样的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能够遇到这么多真诚的同事,我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更想不到的是,我对北京和新工作没有任何的不适应,不过短短几天时间,我就产生了对公司强烈的归属感。
出生、读书都未在北京的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在北京工作,更未敢奢望,公司能像自己的家,同事能像自己的兄弟姐妹,然而,自从来到公司,我再也不想离开北京,更再也不想离开公司。
一家公司是否能留住人,与其企业文化密不可分,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包容的、是温馨的、是和谐的,也是催人上进的。只有一个人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才能与公司共荣辱、共进退。
公司的营业网点逐年增加并布局全国,成为全国性、全牌照的券商,每当看到公司的进步与发展,我都充满了浓浓的自豪感,因为我是公司的一员,公司给予我生活的动力与希望,我也深深的爱着公司。
在公司,我学到了很多受用一生的知识,从新三板挂牌业务到定增业务,从发债业务到IPO业务,总有人在教导、鞭策着我,每一位领导与同事都身体力行,用他们自己的努力,向我诠释什么是敬业,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责任。
有一次,我需要给一份紧急文件用印,但是李总裁还没有下飞机,无法审批流程,总裁秘书朱老师跟我讲了李总裁下飞机的时间,让我等一会儿,结果,总裁下飞机不久,就完成了流程的审批。
总裁肩负着整个公司的使命,却又能在第一时间全心全意的处理我们的小事,不禁让人感动。
又有一次,我和同事们傍晚到达出差地点,而我们的部门负责人还在另一座城市等飞机,他让我们先休息,等他来了,再开个小会,讨论第二天去现场竞标的事。
我很早就睡着了,一直到凌晨2点多,电话铃声响起,我才迷迷糊糊的走出房间,不远处的电梯门口,站着风尘仆仆却又精神焕发的领导,他笑眯眯的对我们说了句“抱歉,耽误你们休息了。”
那一瞬间,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来到了公司这个大家庭。在这里,同事与同事之间是平等的,无论是总裁、投行部领导、质控部领导、部门负责人还是项目负责人,每个人都那样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在公司的每一份记忆,都弥足珍贵,我只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没有骄人的业绩,没有突出的能力,然而,公司却提供给我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最好的学习平台,与公司一起走过的日子,我变得更加从容淡定,也更加自信,因为我有了心灵的归属,所以,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将尽心尽责地辛勤工作,惟愿公司能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我与公司,笑与泪都分享,管情节多跌宕,我们不散场。
看完之后,她又看了下面一篇文章——《家风——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我出生在祖国西部的一座边陲小城,父母都是普通而又平凡的老师,他们从不跟我说大道理,也不给我制定宏伟目标,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让我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所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华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
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中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处事习惯与做人方式,孩子们耳濡目染,受到家庭最直接最全面的教育,家庭独有的风气便是家风。家风是一本无字的书,拥有无声胜有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