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小说 >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 第三节 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介绍

第三节 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介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节 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介绍

2018-04-15 作者: 张松灿

第三节 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介绍

一、生产总值系列

(一)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Www.Pinwenba.Com 吧它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情况的综合反映,是宏观决策部门了解、把握经济运行状况的工具,也是制定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应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上节已有论述,此处从略。

(二)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本国常住居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美国在进行国民收入统计时,将常住人口界定为:居住在本国的常住居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居民、常驻本国但未入本国国籍的居民。

目前,世界各国在国民收入核算和统计中,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是GDP,而不是GNP。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按国土原则计算总产值更为便利;二是GDP更能反映本国的就业和政府税收的基础。比如,有的国家虽然GNP数值很高,但很多来自对外投资,而对外投资只是增加了资金引进国的就业和税收,所以很多发达国家也认为用GDP统计效果更好。

(三)GDP(或GNP)的缺陷分析

用GDP(或GNP)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时总是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全面衡量经济成果

GDP(或GNP)是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市场交换的产品和劳务才能计算进去。家庭成员提供的未计报酬的家庭劳务得不到反映,家庭成员种的蔬菜、水果、鲜花等供自己消费的那部分产品,自有房屋提供的服务没有经过市场,这部分劳动成果是估算的。还有一些未付报酬的劳务,如志愿的社会服务、业余音乐戏剧团的自愿演出等,这些服务在GDP(或GNP)中反映不出来。

2.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实际GDP(或GNP)的增加意味着人们所得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增加,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人们从闲暇中得到的满足也反映不出来,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精神满足也没反映出来。

3.地下经济活动难以核算

不合法部分的地下经济活动生产了一些产品和劳务,但由于逃税没有计入GDP(或GNP)之中。

4.忽视外部不经济核算

有一些经济活动在提供产品和劳务满足人们需要时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些GDP(或GNP)都没反映出来,如环境污染问题。

(四)绿色GDP

1.概念

绿色GDP,绿色经济GDP的简称。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必须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绿色GDP是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概念。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修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提出,可分为:①总值,即GDP扣减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后的余额。②净值,即GDP扣减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绿色GDP(可持续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只有当全部的资本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或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可持续收入就是不会减少总资本水平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对可持续收入的衡量要求对环境资本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流动进行价值评估。可持续收入数量上等于传统意义的GNP减去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各种资本的折旧。衡量可持续收入意味着要调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二者的换算关系如下

绿色GDP(可持续收入)=传统GDP-(生产过程资源耗竭全部+生产过程环境污染全部+资源恢复过程资源耗竭全部+资源恢复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污染治理过程资源耗竭全部+污染治理过程环境污染全部+最终使用资源耗竭全部+最终使用环境污染全部)+(资源恢复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环境保护部门新创造价值全部)

2.重大意义

绿色GDP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可以很好地表达和反映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

(1)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度越高。

(2)实施绿色GDP核算,将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失和资源耗减价值从GDP中扣除,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有力的推动。

(3)绿色GDP核算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活动的现实效果,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GDP的政绩观,增强公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

3.对两种GDP的科学态度

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的同时,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全面认识和正确看待GDP,认真修正GDP的不足,把绿色GDP与GDP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唯GDP论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忽视或否定GDP同样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体系不意味着简单否定GDP。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们已从单纯追求GDP逐渐转变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来,绿色GDP指标已日益深入人心。但需要指出,简单地否定甚至取消GDP指标的倾向也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绿色GDP理念和保持GDP增长是内在统一的,不能把由片面追求GDP所带来的资源耗减、环境污染的现象归因于GDP的核算体系。

【阅读资料7.3】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提出的GDP核算方法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组提出的绿色GDP为:GDP扣减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

1.自然部分的虚数从下列因素中扣除

(1)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

(2)自然资源的退化与配比的不均衡。

(3)长期生态质量退化所造成的损失。

(4)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

(5)资源稀缺性所引发的成本。

(6)物质、能量的不合理利用所导致的损失。

2.人文部分的虚数从下列因素中扣除

(1)疾病和公共卫生条件所导致的支出。

(2)失业造成的损失。

(3)犯罪所造成的损失。

(4)教育水平低下和文盲状况导致的损失。

(5)人口数量失控所导致的损失。

(6)管理不善(包括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二、物价指数系列

(一)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是反映在给定的时间段里,一组商品的平均价格如何变化的一种指数。在计算平均数时,不同商品的价格一般要根据其经济重要性做加权处理。它是反映不同时期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通常以报告期和基期相对比的相对数来表示。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价格指数是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价格总水平监测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是制定、调整和检查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又称为消费者物价指数。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最基本的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将各种消费品价格与权数的乘积求和来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相当幅度地普遍持续上涨。在理解这一定义时,必须把握以下四点:第一,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水平是各种物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不是指某一种或某几种物品的价格,而是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物价水平。第二,物价是有“相当幅度”的上涨。如果每年的物价水平尽管是持续上涨,但是上涨幅度很小,那就不能说是通货膨胀。这就有一个临界值的问题,究竟物价上涨多少才算是通货膨胀?这要根据各国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定。第三,物价是“普遍”上涨。物价上涨不是局部地区,不是某种或某几种物品,而是全局性的、全社会性的、所有地区的所有物品都在上涨。第四,物价是“持续”上涨。一般以年为单位考察,如果一年内上半年上升了5%,下半年又下降了4%,则不属于通货膨胀。

(四)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所谓通货紧缩,就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等要素的增长持续减少而导致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和经济衰退的一种经济现象。通货紧缩是货币不断升值,物价普遍地、持续地下降。

这个定义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货紧缩条件下的物价水平持续下降是许多原因导致的一种不正常现象。第二,通货紧缩条件下的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不是存在于个别部门和部分产品上的价格下降,而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普遍地下降。第三,通货紧缩条件下的物价水平下降,不是存在于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而是在较长的时期内,社会价格总水平持续不断下降的动态过程。

三、就业指标系列

(一)就业

1.就业及就业率

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愿意工作而受雇或处于自我雇佣的状态。衡量就业的指标是就业率。就业率是指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就业率=已经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100%

2.就业理论

充分就业是指一切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都得到了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充分就业。首先,从劳动力供求的相互关系看,充分就业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其次,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关系看,充分就业是指总需求增加时,总就业量不再增加的状态。换言之,凡是接受市场工资水平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的状态。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甚至可以并存。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时仍然有一定的自然失业。这是因为,经济中有些造成失业的原因是难以克服的,劳动力市场总不是十分完善的。自然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还是必需的。因为这种失业的存在,能作为劳动后备军随时满足经济对劳动的需求,能作为一种对就业者的威胁而促使就业者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各种福利支出的存在,也使得存在一定水平的失业不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因而社会是可以接受的。

(二)失业

1.失业的含义

失业是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工作岗位的一种状态。处于此种状态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各国对工作年龄和失业的范围有不同的规定。在美国,工作年龄在16~65岁,如果连续五周内没有找到工作,则他就被统计为失业者。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失业状况的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所谓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与全社会劳动力总数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100%

2.失业的类型

(1)自然失业。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现代经济学家按照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不同的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变动而引起的失业。社会存在着迁徙自由,由于就业者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人们通常愿意辞去现有工作,寻找工作环境更好、更适合自己才能的工作或担任同样工作但是工资待遇比较高的工作场所。在辞去旧工作、尚未找到或已经找到尚未办理新的就业手续时也会产生短暂的失业,这就是摩擦性失业。这种失业,即使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时也会存在。

第二,结构性失业,是指因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化所造成的失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部门萎缩或淘汰消失,而有些新部门大量出现,这样出现由旧部门排挤出来的工人,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如果不接受培训,就可能找不到工作。此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消费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就必须对生产进行调整,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时期,必然导致一些行业的劳动者失业。

第三,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某些行业的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繁忙的季节所需的员工多,生产淡季所需的员工少,这样就会引起具有季节性变化特点的失业。

第四,古典失业,是指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按照古典经济学家的假设,如果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则通过工资的调节能实现人人都有工作。这就是说,如果劳动的需求小于供给,则工资下降,直到全部工人都被雇用为止,从而不会有失业。但工资具有能升不能降的刚性,这种工资刚性的存在,使部分工人无法受雇,从而形成失业,这种失业是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所以称为古典失业。

(2)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又取决于总需求。周期性失业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为周期性失业。

(3)隐蔽性失业。 隐蔽性失业者是指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没有做出贡献的人。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量仍没有下降时,就存在着隐蔽性失业。最明显的表现是,一个单位里“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干”,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