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小说 > 盛唐风月 > 第882章 五镇节帅

第882章 五镇节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尽管同为节度使,但众人的资历人望却各不相同。杜士仪、杜希望、崔希逸,全都出自世家名门,即便幼时家境有好有坏,但都并非在边塞起家。王忠嗣之父王海宾乃是河陇名将,他是忠烈之后,养在宫中,号称天子义儿。所以眼下众人之中,只有张守珪并非士大夫出身,而是起自卒伍,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凭着功劳升迁,从别将、果毅、员外将军一直到瓜州刺史、都督、陇右节度使、幽州节度使,戎马一身在他身上留下了太深的痕迹。

这种军伍作风,既让他治军卓有成效,却也不免使他此刻面对其他四位节度使时,有一种隔阂的感觉。哪怕就连名将之后的王忠嗣,在他看来也只是小一辈,而且王忠嗣只是节度副使,河东节度使兼太原尹的那位此次并没有来。至于对杜士仪,他更是隐隐有几分敌意,这种敌意并不是对着杜士仪本人,而是对于他认为杜士仪所代表的某些文臣。他至今都还记得,那时候他大胜契丹,京城有人和他通风报信,道是张九龄阻他拜相之事。

王晙还不是因为镇守朔方多年,战功彪炳,由是拜同中书门下三品。至于从前,还有张仁愿、唐休璟、娄师德、王孝杰……无数出将入相的例子在前,张九龄凭什么挡他的路?难道就因为他不是从科场进身,就被这些所谓士大夫排斥在外?

而张守珪这种隐隐的敌意,杜士仪自然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张守珪在幽州屡立战功,李隆基对其恩宠备至,他也无意因为这几句言语和对方过不去,因此只是微微一笑道:“正如张大帅所说,身经百战年富力强的那些将校,方才是中流砥柱。可正因为如此,年轻而未曾经历战阵的,方才是最好的磨砺人选,因为他们既然年轻,胸怀激昂锐气,其中自有不少愿意拼杀战阵追求殊功,而一旦年岁大了,虽有昔日信安王,如今朔方节度副使李将军那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却也有固步自封听不进人言的。”

说到这里,见张守珪不以为然,而李隆基却微微颔首,他便气定神闲地说道:“当然,我也自有私心。须知我如今尚只三十出头,倘若麾下皆是老将,眼见年少多年之人却高居帅位,岂知不会有人心中抱屈?”

这话听上去仿佛带着几分自嘲的意味,可王忠嗣却知道,杜士仪在陇右提拔重用了自己和南霁云,在朔方用了仆固怀恩和来瑱,可在他们这些比其年轻的之外,如安思顺姚峰郭建,如李佺郭子仪,哪个不比杜士仪年长?而他对杜士仪的话也是认同的,南衙十六卫以及北门禁军当中,身家背景不凡的人多得是,要是把那些年长的挑回去,指不定什么时候后院起火,至于年轻的可塑性强,纵使是皇亲国戚之后,也未必不能调教出一个样子来!

于是,他不等别人开口就附和道:“杜大帅此言,我也赞同。我正想说,蔚州和云州一带的将校驻守多年,正好轮换一下,如有年轻气盛有出塞从军之愿的,我也求之不得。不说别的,年轻的打磨打磨,说不定日后陛下身边将星云集,我等四十出头就可以退休告老了。”

见王忠嗣和杜士仪一个鼻孔里出气,张守珪不禁嘿然一笑:“王将军和杜大帅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不过陛下既然开口,我就不挑挑拣拣了,南衙北衙之中,精兵强将不少,我唯陛下所愿就是。”这就是张守珪多年军旅磨练出来的精明之处,却又和杜士仪王忠嗣不同。

可是,李隆基却对杜士仪、张守珪、王忠嗣彼此不同的风格颇为嘉赏。而杜希望之前在牛仙客面前固然直来直去,在御前就显得有几分谨慎和拘谨了,崔希逸亦然。这是他们多年仕途之中养成的习惯,平日固然中规中矩,可在前头那三人畅所欲言的衬托下,他们不免便显得有些平庸。

等到李隆基上了坐辇,带着这五位节帅准节帅,来到了大明宫银台门外当年的万骑,现在的羽林卫营地时,就只见那些帽插红缨的军官少说也有百多人齐集面前。

南衙十六卫有将无兵,就连曾经为贵介子弟起家良选的千牛,如今也渐渐名存实亡,不复禁卫之责。而北门禁军的将领,却多半带着南衙的官职。眼下这众多军官当中,出自北门禁军的居中,左边则是南衙十六卫中挂着郎将甚至校尉的将校,而右边的显然年轻多了,几乎都是不满三十的年轻贵介子弟,面容俊秀身姿英挺的占了大多数。

“陛下万安!”

随着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李隆基在步辇上微微颔首。此时烈日已经当空,年岁已经不小的他近来又处置了宫中这番变故,早已经有些身心俱疲,即便头上张有伞盖,他也已经力不从心。因此,他轻轻揉了揉太阳穴,就对左右众人道:“这些就是朕预备充实到各大边镇中去的禁卫将校,你们身为节帅,各自挑选吧,朕不干预。只不过,你们要走了人,也得给朕依样画葫芦补充一批人过来。”

“是,恭送陛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