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时还奇怪来着,国内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个顶尖科学家了。谁想这居然是眼前这位乳臭未干的小家伙的作品,这一回,他看杨林的眼神就有些不一般了。
如果之前他还把杨林当做一个运气不错的年轻人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把杨林看成了在学术上和自己达到同一级别的人物。
乔振宇忍不住感叹道:“杨先生,以前我还以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真正的天才,在我看来,任何领域的研究,只要拥有足够的专注度和努力。总会有所收获,但今天,我恐怕得改一改这种老观点了。”
杨林笑了起来,说道:“乔教授过奖了!”
接下来。乔振宇和杨林聊起了人工智能的相关话题,当然这里面未尝没有考教的味道,毕竟杨林的年纪也实在太小了点。很难让人相信这位就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创了新思路的科研工作者。
可是和杨林聊得越多,乔振宇眼中的怀疑就变得越小。无论他提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任何相关知识,杨林总能适时地切入进去。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有很多观点都让他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更教他吃惊的是,杨林的博闻强识几乎到了变态的程度,有很多前沿论文他都记得不太清了,但杨林却信手拈来,无论是出处还是里面的数据,都说得清清楚楚。
最后,变成了杨林在说,乔振宇在听,只是偶尔乔振宇才会插上一两句自己的观点。
坐在驾驶座上的白桦嘴角微微翘起,她不是第一次见到老板如此虐人了,每次公司会议,底下人在作报告的时候,稍微有点敷衍塞责,总会被杨林一把揪出来。
别看杨林年纪轻轻,在公司里的威望却高得吓人,很多人被杨林叫去谈工作的时候,总会准备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有什么疏漏的地方,被老板抓住给训一顿。
但对杨林和乔振宇而言,此时却仿佛成了多年未见的知己。
杨林自从决定在matrixos中加入人工智能的元素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去。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不但通读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图灵奠定人工智能研究基础以来的历代文献,还深入研究了近些年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论文,在结合自己在大脑矩阵系统中的推演实践,可以说,他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已经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当代顶尖科学家。
但是当你在一个领域中深入探索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了孤独的行者,在这个领域中,能够和你对话的人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寻觅。
而乔振宇的情况也和杨林类似,他虽然早期是研究微电子的,但是当所有人都在思考如何在软件领域发展人工智能的时候,他却别出心裁地将目光投向了微电子领域。
从最底层的电路设计来模拟计算机的人工智能。
这种离经叛道的理念让他在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中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很多人都跟他尿不到一个壶子里去。
而他也为了自己的研究,辞掉了在英特尔的高薪工作,在斯坦福大学一窝就是几十年。
国内也不是没有科研机构想要出高薪把他挖回国,但一听说他研究的内容,便纷纷摇头,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因此,杨林和乔振宇深入聊下去后,越聊越投契,越聊就越发现彼此理念的相近,颇有几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味道。
最后直到抵达酒店停车场,在白桦的一再催促下,双方才结束了谈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