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小说 > 回到清末当悍匪 > 第六十章 附属小学里出了个爱因斯坦

第六十章 附属小学里出了个爱因斯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李御珍带着胡雪岩和赖长在大商轻工参观的时候,王一此时正被震惊得死去活来。

今天是第一场春雨,春雷阵阵,雨势滂沱。王一背手站在窗边,看着外边的光电交织,似乎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此时一个十二岁左右的男孩,正坐在沙发上,有些局促不安。他手里拿着一本练习册,露出的页面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演算和公式。他叫曹月新,大商附属小学的学生。说实话,王一对他到有些印象,因为这孩子的表达能力非常弱,但在数学上却表现抢眼,只是王一不知道,他竟然在图书馆自学了物理和化学。而今天跑来找王一,显然也是鼓了很久的勇气。

王一此时转过身来,走回曹月新身边,笑道:“你很好!真的很好。”

曹月新原本紧张的快要变成木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说来也奇怪,其实王一的年纪比曹月新还要小上一些,不过也不知道为什么,曹月新对王一却充满了尊敬。

这时代的学科知识远没有后世繁杂,因此王一写的教材也只是一些大框性的东西,所以非常简单,再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所以学生拥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至于这时间他们怎么安排,王一并不会去过问。

而像曹月新这类学生多半会去图书馆,去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当然与之相对的,也有许多人无所事事,基本上混吃等死的学生。对这类学生王一也不会强加干预,原因很简单,学习是需要主动性的,不然根本就学不好。即便王一拿棒子逼他们学习,那又能如何,不想学就是不想学。这边逼着记了,然后转脸就忘了。对于这类学生,王一的想法很简单。等到他们初中毕业,这类人很难能通过高中升学考试。如果幸运的话,他们或许能够通过大商的招聘考试,多少也算有份工作。之后想要升迁职位,在大商靠熬资历,你是想也别想了。所有高级职位都是统一考试招募而来,面向全社会,笔试,面试,试上岗,总共三关,过了加薪加福利,没过爱干嘛去干嘛去。王一给他们留下的唯一进阶之路,就是大商在社会上办的各种培训班。若是工作之后,他们还不愿意主动去吸收知识,王一觉得他们自己不担心,自己跟着担心什么。

说起来曹月新在大商附属小学中也不算是主流,他偏科很严重,不过王一对这类学生更多的是一种鼓励。他不在乎学生偏科,一个人的大脑有限,自然会有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愚公移山也许是一种办法,但是在王一看来,与其花那么多精力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还不如做个自己喜欢而又擅长的工作。

今天曹月新给王一拿来的是一篇他自己写的物理学论文,《光与电的一点小猜想》。

追根朔源,这事还要从头说起。

一年多前,王一在工业实验室成功进行了电磁波的验证试验,那时大商附属小学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而曹月新就是其中一员。而比较特别的是,他参观时,王一也在场。他正在和大商工业实验室的一帮研究员对话,说的就是为什么光照射到金属环缺口的时候,会更容易产生放电现象。其他学生听一耳朵也就忘了,曹月新却偷偷记在心里。

因为是王一提出来的问题,所以许多工业实验室的学者都在私下里展开研究。可不研究还好,这一研究就全都惊异的发现,这事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首先需要声明的一点是,在工业实验室,所有的学者都已经知道了电子的存在。因为在制作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时候,王一已经给出了其中的原理。其后王一又主持了油滴实验,然后又给出了云室仪器的制作方案,后者让拍摄快速移动的电子成为可能。

回到正题。

当光照射在金属上时,会把原本束缚在金属表面原子里的电子打出来。那时工业实验室的学者们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就给这个现象起了一个名字:光电效应。

很快关于光电效应的一系列实验就在工业实验室内部完成,虽然大多数实验本身粗糙而简陋,不过还是给人们昭示了两个事实。

第一点就是,对于某种特定金属来说,光是否能从其表面打出电子来,只与光的频率有关。频率高的光线,如紫外线,就能够打出较高能量电子。而低频光,如红光和黄光,则一个电子都打不出来。

第二点就是,能否打出电子,跟光的强度无关。在弱的紫外线也能打出电子,在强的红光也无法做到。光线强度的增加只能增加被打击出的电子数量,简单说,就是强紫外线比弱紫外线可以从金属表面打出更多的电子。

所以从这两点可以归结出下面的说法:对于特定金属,能不能打出电子,与光的频率有关。而打出多少电子,和光的强度有关。基于以上的事实,工业实验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所有学者都迷惑了……因为,不该是这样!

根据经典的麦克斯韦理论,光是一种波,波动越强则能量越大。如果实验结果被改成这样,他们就会觉得顺理成章。即:电子被束缚在原子内部,能量不够,就不足以将电子打出来。如果增加了光的强度,也就是增加了他的能量,电子就应该会飞出来。而频率是什么,就是波的震动频繁程度,如果光震动得越频繁,就应该跑出来更多的电子来。

可天不遂人愿,实验结果正相反!

麦克斯韦的经典理论在光电效应上,完全是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所以连带着大商工业实验室的学者们,也是同样的表情。

说来不知道是王一有意安排,还是纯属巧合。

工业实验室的学报上,王一将光电效应和他之前发表的量子猜想,放在同一期发布。因为学报是学术报刊,里面多是一些新的科技进展的介绍,但并不会刊印涉及到工业实验室本身的各种核心专利项目。除了工业实验室内部可以观看之外,大商附属小学同样能够读到。

曹月新对这期的内容非常有兴趣,拿回来之后,一个人便兴冲冲地回到了寝室。他同寝有一个名叫赵迪的学生,学习还算不错,没有太偏科,就是人有点清高。此时他正躺在床上,看一本植物学方面的书籍。而同寝的另外两人,一个叫叶涛,一个叫韩欢。叶涛和曹月新类似,不过他偏的是文科,喜欢历史,地理和考古,所在在寝室中有个外号叫盗墓贼。韩欢则更另类一点,爱好广博,天文,地理,生物……门门都会,门门不精。若说强项……也有,就是人际交流,典型的自来熟。

跟同寝的三人打过招呼后,曹月新经过一番梳洗,此时他正趴在床上,浏览学报。他最先阅读的是王一关于量子的猜想,直到三四次后,才明白了其中的内容。后来他又阅读了光电效应,只不过与王一的量子假说不同,光电效应的论文里都是关于实验结果的介绍,这对于曹月新来说没有丝毫的难度。

这时他翻身仰面躺在床上,把学报盖在脸上,脑中回忆着王一当初在电磁波验证试验室里讲过的话。

“你们看,在光下,金属环的缺口处更易产生电花。回去后好好研究其中的原因,记住,这是开启物理学新时代的钥匙!”

这话始终萦绕在曹月新耳边,不知不觉中,寝室熄了灯,曹月新也进入梦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